:::
第 044 期【2016-06-15】
【師生研究】

為平埔族拍瀑拉族群發聲! 弘光科大辦研討會

大肚台地為平埔族拍瀑拉族群史前活動之處,在弘光科大最近舉辦的「2016拍瀑拉PAPORA學術與產業研討會」中,與會學者指出,近二十年大肚山麓一再開發,地下埋藏文化因而被揭露,面對現有開發帶的衝擊,希望這些遺址能夠被保存及活化永續利用,讓更多人重視失落的拍瀑拉族文化。

拍瀑拉

研討會由酷馬音樂社以二胡、陶笛演奏「一輪明月」,搭配平埔族牽田舞揭開序幕,接著由台中市沙轆社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潘明燈介紹「拍瀑拉沙轆社發展史」,潘明燈指出,沙鹿原名「沙轆」,是平埔族生活區域,台灣大道旁「番仔廟」保存著先民遺骸,因道路拓寬,只得將先民遺址遷移,成立「普善寺」供奉。


通識學院副教授、研討會召集人計文德表示,根據他的研究,從距今45003000年前的牛罵頭文化,到距今30001600年前的營埔文化、距今1600400年前的番仔園文化,都有可能和平埔族拍瀑拉族群有關,希望透過這場百年來首次為平埔族拍瀑拉族群發聲的研討會,讓更多人重視失落的拍瀑拉族文化。


研討會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屈慧麗指出,台中盆地與大肚台地為平埔族拍瀑拉族群史前活動之處,近二十年大肚山麓一再開發,地下埋藏文化因而被揭露,考古學是探討「過去」,但是自然景觀與文化資產管理則是「現在」當務之急,隨著人們遊憩與觀光時間增加,自然與遺址公園為當今經濟體系中具有發展潛力的事業之一,可作為展現考古教育與推廣大肚山保育與觀光的一種溝通橋樑。


接著,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吳長錕說明「從牛罵頭展開大肚王國的夢幻尋旅」構想,他說,清水區古早稱作「牛罵頭」,原為平埔族拍瀑拉族牛罵社之社域,「牛罵頭遺址」不僅為台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也足以列為台灣的國定古蹟,他參與社區總體營造22年,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到埤仔口靈泉、清水神社遺跡、鰲峰山景觀平台、橫山戰備地道…這條跨越4000年的夢幻尋旅路線,富含歷史人文風情,極具觀光價值。

此外,研討會專題演講還有: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副教授謝修璟主講「從跨文化創意產業看見拍瀑拉文化之美」,前台中市政府都發局副局長黃服賜主講「從襲產保育觀點探討平埔族沙轆社地方特質」。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