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精神科實習中學習同理心及照護
第 235 期【2024-06-01】
【師生研究】
在精神科實習中學習同理心及照護
精神病人因精神疾病症狀干擾及疾病負性病徵,生活變得懶散,個人衛生差,進而影響人際互動及回歸社區生活。精神病人常有被害妄想等症狀,護生照顧思覺失調症患者,在建立信任治療關係中,常忐忑不安,擔心說錯話惹怒病人,在提供病人沐浴維持自我照顧指導時,常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與病人溝通及執行?
在精神科護理實習教學中,臨床實習教師扮演重要的協調及指導角色。弘光護理科曾秋蓉實習指導教師指出,教導護生運用治療性關係及溝通理論技巧運用於臨床實務,有助護生與病人信任感之建立,從原有「陌生人」角色,轉換成為「照顧者」,接受護生的關懷,並配合護理指導,強化自我照顧訓練。病人藉由與護生互動增加、信任感增加,願意配合護生指導沐浴維持身體清潔,漸漸不需在督促下,可自行確實沐浴;進而願意增加人際互動、參與病房團體活動。
當聽到病人表示「自己回家後會配合服藥及返診」,護生內心的感動是不可言喻的。精神科實習中,除了對精神科有了更多的認識外,也反思了自己對於護理人員角色功能的看法,體會護理的真諦。弘光護理科主任張靖梅副教授指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生理需求是人類生存中最基本的,維持身體清潔舒適對人而言是最基本的需求,精神科病人與其他科別病人一樣,有其生理、心理、自尊之需求,若能讓病人於住院期間培養自我照護習性,將來也更易融入社區,返家之復健與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