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45 期【2020-09-01】
【校園活動】

食科、物治系學會與梧棲四健會辦「農業教育體驗營」

食品科技系學會與物理治療系學會兩系學生,於8月13日到8月14日舉辦為期兩天的農業教育體驗活動,活動地點分別在梧棲區農會產業文化綜合大樓與大德國中,報名參加國小學童共有36位,本次活動的農特產主角是台中特產「麻芛」,活動課程設計包括了農業環境教育、食農教育及手做體驗等,藉由此活動讓青少年們認識台灣農業發展歷史及在地農特產品。

農業教育體驗營

第一天課程開幕由台中市梧棲區農會王秝毅總幹事主持,邀請臺中市政府農業局農會輔導休閒農業科李科長及本校學務處陳秘書蒞臨致詞,王總幹事表示:每年由四健會於梧棲鎮辦理農業教育體驗營,招收海線地區國小學童,特別要感謝弘光科技大學食科系與物治系學會的大朋友們來協助營隊工作,為了讓營隊順利進行,特地召開兩次的集訓課程來設計活動與手作體驗。

開幕式結束後的第一個活動就是闖關,雖然小學童們一開始較害羞,但隨著關卡的進行,慢慢的與隊輔和關主們熟悉,到了中午吃午餐時已漸漸與大哥哥及大姐姐們有熱情的互動了!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不僅能提升了小學童們對學習農業知識的意願更可以促進團隊間的氣氛!

今年主題農產品「麻芛」是台中特有的,學名(Corchorus capsularis L.),為田麻科黃麻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約於1,600年代由荷蘭人引進臺灣種植,栽培容易且非常耐熱,夏季為其主要生產季節,「春天3月播種,發育快速定植後約一個月就可開始採收,是臺灣中部夏季常見的鄉土植物。以黃麻的嫩葉,經過搓揉,減少苦味的步驟,加入地瓜和魩仔魚等煮出清涼消暑的麻芛湯,麻芛只在中部作為食用。早期紡織業為了製造麻布、麻繩等用品,在中部鼓勵種植黃麻,後來經濟作用退場,卻在中部留下了進食嫩芽的「麻芛」飲食文化。

第2天安排小學童們前往大德國中參訪台中特產「麻芛」產業,讓學童們從剪、挑、揀、洗、揉麻芛等手作工時,由採收到可食用的過程,引領學童們完整的了解麻芛,同時在午餐時學童們喝到早上所採收有一點點苦苦的「麻芛湯」,小學童們喝麻芛湯時的特殊表情,讓人難忘。此外還有一系列的手作課程,麻芛水壺袋的編織及手作狀元糕等多元活動,育樂營的活動設計以「做中學、學中做」為主,讓小學員們對台中在地農業有更深的認識。#

cron web_use_log